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地产业也大踏步前进,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小觑的支柱产业。俗语说:萝卜快了不洗泥,房地产业的弊端也逐渐凸显。虽然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27.6%,但大量高耗能建筑依旧层出不穷。更有甚者,建筑领域的“建筑节能盲”仍时时涌现,诸如“节能建筑门槛太高”、“房屋使用寿命无所谓,漂亮流行价更高”等错误观念也在某些开发商思想上渗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混淆着人们的视觉…… 节能不是流行风
下面一段是不久前记者与北京某一大盘项目开发商的对话:
记者:“您的项目做节能了吗?”
开发商:“节能?没有。”
记者:“为什么不做?”
开发商:“消费者不认。不做我们卖的也很好。”
记者:“那就是说您的项目没有达到国家的节能标准卖的也很好啦?”
开发商:“国家节能标准?什么标准?”
记者:“建筑节能,65%的标准。”
开发商:“哦?噢。凡是国家标准我们都达标了。”
记者:“那刚才您不是说项目没做节能吗?”
开发商:“……”
其实,类似上述这种开发商,记者碰到的不只是一个、两个。
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商告诉记者,“虽说目前国家对节能的呼吁声越来越响,各类标准也纷纷出台,但绝大部分开发商还是不认可,总认为建筑节能只是一股流行风,刮过就停了。现在不节能的建筑毕竟占多数比例,也没见过政府给予什么处罚,所以再建项目就随其自然啦。”
建筑节能真的是刚刚才刮起的流行风吗?
据了解,早在1986年国家建设部就提出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规程》,着手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十年过后的1996年7月1日,国家建设部再次提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规程》,规程中对建筑物总体耗能和建筑物各个部位传热系数要求做了很详细的规定,要求在 80年代住宅建筑耗能基础上节能 50%。后来,建筑节能标准逐渐提高,由节能50%上升到65%。而不久前正式实施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再次将建筑节能推向高潮。据悉,目前还有一些标准在组织编制的过程中,包括《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城市供热规划规范》等,这些标准在今明两年批准发布后,我国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将更加完善。
可见,如果建筑节能真如某些开发商所认为的“流行风”,那么,这场刮了20多年却丝毫未见其减弱,反而愈刮愈猛的风,也太强势了吧。
“建筑节能不是一股流行风,而是一股去劣存优的‘可持续发展’风潮。”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设部将加强对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的专项检查,实行专项验收,把节能标准的执行情况,纳入到建设单位、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和考核标准中,以提高有关单位对建筑节能的重视。
节能不是点的突出
节能建筑如何定义?一位开发商是这样解读的:“我们的项目做了外墙保温,绝对是节能建筑。”可以说,在某些一知半解的开发商看来,只要是在墙体保温、中水设施等某一方面采用节能措施,就可冠冕堂皇地称之为节能建筑。其实不然,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国雄指出,节能建筑是一个系统集成的概念,并不是点的突出,而是面的集合。
首先,从建筑外围护上必须做到保温、节能,仅墙体做了保温措施还不够,结构框柱、玻璃、窗框、门等实体依旧是室内外冷热散失的冷桥载体。这些冷桥不处理好,依然达不到节能效果。打个比方,寒冬腊月,人们上身穿着厚棉衣,而下身却穿短裤,保暖否?
其次,建筑外围护体系做好之后,便是内部的节能——节电、节水。例如采用冰蓄冷设施,避开峰谷期的承载用电量,将夜间低谷期的电量存储起来,在日间输送发电,既省电又省钱。水资源也是如此,怎样将不同的生活用水回收,用于养鱼、养花、社区草坪的灌溉等等。总之,建筑节能体系应是一个整体集成,不可分割开来,只重视一点不管其它的观念不可取之。 “节能一定要从头到脚配套的采取措施,采用单项技术往往难以奏效。”中国房地产和住宅研究会的张元端秘书长指出,“我们在重视墙体节能的同时,更不可忽视门窗的节能技术。国外门窗的节能手段非常之多,包括采用低辐射玻璃、惰性气体玻璃、阳光控制膜玻璃等,并且将节能的重点放在‘整窗’上,如果窗户问题不解决,墙体保温再好,节能效果依然不佳。”
据了解,有些开发商还存在如此观念:在固定的窗墙比限制条件下,做节能建筑就意味着墙多窗少。而眼下大落地窗却被购房者所追捧,在商言商,权衡利弊之后只能无奈地放弃节能。可以说,此种借口纯属无稽之谈。
建筑节能与建筑外观、结构、舒适等要素并不相左。杨国雄告诉记者,没有窗户且未做墙体保温的“黑盒子”并不能降低多少能耗,反而会因照明和换风的增加而耗费更多的电能。如若窗户采用了中空、Low-E等节能玻璃,且窗框的隔热和密封也做的较好,达到了外围护的保温要求,可以说即便是落地玻璃窗,其在节能与舒适度方面也会大幅提高。
建筑乃一个整体,节能应贯穿其中,过分地夸大“节能矛盾论”的开发商无异掩耳盗铃。当然,节能也不该是开发商拿来做噱头的卖点,它理应成为每一有责任开发商为消费者提供的最起码服务,保证项目优质的最基础标准。
节能门槛并不高
有人说,做节能项目的开发商都是勇士,不仅其认识敢为人先,在资金成本上也要有雄厚的实力与基础。然而,私下里却有很多开发商向记者抱怨:节能这只螃蟹并不是所有开发商都敢吃的,之所以与节能建筑绝缘主要取决于高成本的制约,巧妇亦难为无米之炊。
成本真是阻碍节能建筑的主因吗?节能门槛到底有多高?杨国雄认为,节能建筑的“总成本”比高耗能者低之许多,这个总成本包括了投资成本以及运营成本。节能建筑投入使用后,可以大大节省水、电、采暖等能源费用,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其效果更加显著。这一点,大多开发商都有认知。而目前令其较真儿的便是节能建筑的投资成本,其实,同等规模的建筑完全可以在成本投入相同或差幅不大的情况下实现节能,这已为国内外许多节能建筑的实践所证明。关键是开发商如何有效集成各种价廉物美的技术与产品。并不是所有的产品只有国外的才能达到技术要求,国内的诸多技术与产品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完全可以做出低价和平价的节能建筑。如此,建筑节能才有生命力。
神州六号成功上天,所用的机件不也全是我们国家自产的吗?建筑节能技术还有什么做不到的?远大空调总裁张跃如是说,“节能关键是方法问题,根本不是成本问题。”
如果嫌矿泉水价格高,白开水依旧可以止渴,关键看其是“真渴”还是“光嘴上喊渴”。张元端举例说明,假如想要让窗户隔绝夏天的热辐射,可以采用国外价格相对较高的阳光控制膜玻璃,但不采用这个技术行不行?当然可以,住宅外采用遮阳伞,成本不高却同样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说,当前我们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与节能建筑有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并逐步向标准化、普适化方向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尽快打通开发商与技术商之间的厚障壁,形成通畅的沟通渠道,使量多而质高节能建筑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流行寿命不等于使用寿命
纵观目前在售与在建的房子,自规划伊始便紧跟市场流行脚步,奇异的建筑造型、华丽的建筑外观等,无不为其销售增加筹码。而购房者也为这些光彩夺目的新生儿所倾倒,忽略了其“内在美”即使用寿命究竟有几年。
“建筑使用寿命与流行寿命是有区别的。”在北京翰宏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策划总监刘俸宏看来,房子并不神秘,与家用电器、化妆品等商品在属性上有相通之处,建筑领域也会刮流行风,更新换代亦在所难免。但此种更新不该仅仅是外观、造型上的更新,更是使用功能、科技含量的创新。“建筑与世界同步,不是说你的材料同步、户型同步、外立面同步就是同步,那是肤浅和表面的,真正同步的是精髓,是思想,是细节,是科技。建筑应以人为本,为人服务。”
如果你听到某开发商说:“我们的项目没有科技含量。”你会有什么感觉?是对其孤陋寡闻窃窃嘲笑还是抱一丝同情呢?刘俸宏一针见血地说,“科技对于开发商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如今,建筑同质化严重,科技便是其脱颖而出的法宝。如业主出现棘手问题时,通过何种方式呼救、对讲,如何找到最短的路线达到目的地,都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人文设计。但科技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生活提供最大方便。仅为科技而科技,实属形而上学。如果有一套非常复杂的程序控制住宅,或许年轻人可以去学习,但老人和孩子学不了。所以一个操作系统,能让业主按一个按扭就可操作,千万不要设置成两个按扭。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时间、有义务替科技人员来琢磨科技的工作。科技或许很复杂,但交给用户时必须是方便与舒适。”
业内专家指出,消费者应端正认识,不能成为追风一族,仅追流行而忽视建筑的使用寿命。而开发商作为房产开发领域的专业人士,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领航者,其开发理念更不能随风而动,应跳出流行怪圈而注重使用功能与科技含量,为建造长寿建筑、传世之作而努力。
|